第一百七十五章:揭竿起义(1/2)

“武广还没抓到吗?”皇帝在皇宫中,把手上的折子扔向下首的一个凉州官员脸上,“你这个废物!抓一个刁民,带了足足三万人,抓了半个多月还没抓到,朕再给你三天,要是抓不到武广,你就提头来见!”

凉州官员忙战战兢兢地应了,然后低着头默默退回了朝臣当中。在列的朝臣没有谁去关心他,他们心中都在计量着,接下来的局面,该如何破解。

如果只是一个武广,那当然好解决,可如今大启国四面八方都是反叛军,小的几百个人,多的几万个人,这些人的目标都是京城,眼看着京城很快就要被这些反贼包围了。他们心里都明白,到时等待他们这些人的只有死亡。

“皇上,楚阳王那边还没有回音吗?”一个臣子出列,问坐在上首的皇帝。

皇帝听到这个臣子的话,面色一僵,半天没说出话来。楚阳王萧珥,皇帝刚听到起义之事时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让楚阳王回来帮他平乱,可是萧珥怎么回复他的。

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!

皇帝看见那折子里的内容,气地把它给烧了。什么将在外,别以为他不知道,匈奴单于如今像个缩头乌龟一样,蜗居在他的那片草原上,根本半步不敢踏进大启国的境内。萧珥在边境迟迟不归,不过是不想回来受他管控罢了。

不就是一个阮小竹吗?他只是把她流放到旧都,谁知道她就死了呢!皇帝心中没有一点愧疚,只觉得阮小竹命太短,怨不到他头上。要是阮小竹当初不欺负德妃,以下犯上,他能关她?而且,她还想曝他的短,这是皇帝最不能接受的!

“是啊,皇上,只要楚阳王回来,那这大启国所有的叛军都不值一提啊,当务之急,皇上应该尽快让楚阳王从边境回来,匈奴之事暂且搁置啊,皇上。”

又一个大臣从朝臣中站了出来,听到有人提起楚阳王,他们才想起来,大启国还有一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神呢,因着这大半年都在边境,他们差点把他给忘记了!

皇帝实在不耐烦听到这些,但又不想让朝臣看出来,萧珥如今已经不受他控制,就淡淡地说:“内忧外患,更重要的当然是外患。叛军随时可以剿灭,要是外患攻进大启国,那大启国才是真地完了!”

嘴上这么说,皇帝心里却在大骂萧珥。依着他的意思,他才不管什么外患,内忧才是最需要解决的,不然他怎么安心待在宫里。如今每日都胆战心惊的,御林军更是贴身带着一堆,就怕出来个别胆大的逆贼闯进宫里要他性命,真是睡都睡不好!

朝臣听到皇帝的话,个个都噤若寒碜,纵使心里有再多不满,也不敢说什么了。谁不知道如今的皇帝,性子比之以往更为残暴,稍有不慎非打即杀,简直不拿人命当命。没看到以往能站满金銮殿的两百多个朝臣如今只来了一半不到吗?

“陛下圣明。”有个胆子大点的朝臣还是站了出来,想要劝劝皇帝,毕竟,待在京城里最后也是死,哪样都是死,倒不如试试看给自己某一条生路,“只是如今大启国内乱实在是太严重,各地官府又不作为,放眼整个大启国,只有楚阳王有这个能力平乱。”

朝臣抬头偷偷看了一眼皇帝,见他脸色没有什么大的变化,就继续说:“可是,匈奴的威胁又在边境重要之地,确实是不能疏忽。臣斗胆请求皇上,让臣带兵前去边境代替楚阳王守着匈奴,然后让楚阳王带着萧家军回来平乱,皇上意下如何?”

朝臣的话刚落,整个金銮殿中就有一半人面色怪异地看着他。这个家伙太奸诈了啊,这种时候,提出带兵离开京城,去有萧家军的边境,这不就是去逃命吗?还说地这么冠冕堂皇,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好法子呢。

皇帝听到朝臣的话,觉得有道理,不过听到朝臣要带兵去,他就有些不愿意了。如今的京都,总共才三万兵马,要是让朝臣带走了,那谁来保护他?皇帝小小的眼珠转了转,看向那朝臣,“爱卿说地有道理,不过,如今京都中兵马太少,怕是挪不开,不如爱卿去边境附近的建州调动两万兵马?”

皇帝这话实在狡诈,建州哪里来的兵马,还不是楚阳王的兵。他让朝臣去建州调集兵马,;连皇帝的命令都敢拒绝的楚阳王怎么可能给他。可是朝臣听到皇帝让他离开京城,喜出望外,哪里还管能不能带兵过去。

“皇上圣明,时间紧迫,臣请奏先行告退。”

皇帝挥挥手,那朝臣就忙不迭地出了金銮殿,大概是因为太高兴,在门口还被绊了一下。有人顺利找到借口离开京城,这似乎给在朝堂上的所有官员都开了一个指明灯。很快就有人跟着站出来。“皇上,臣有一事要奏。”

皇帝正在想,刚刚的朝臣要是去了建州,萧珥会不会给他兵,他能带回多少人来救他。见又有人来奏,神情就有些不耐烦,要知道这半年多,每次上朝都只是做个样子,朝臣们也都很识趣,很少有这么没完没了地上奏的。“干什么?”皇帝斜着眼睛看了那朝臣一眼。

朝臣尴尬地笑了笑,不过想到自己的生命安全,他还是硬着头皮说:“京城如今正面临一场大仗,肯定需要很多的钱粮,臣以前在江南一带任职,想请旨前去江南集粮饷银钱,为君分忧。”

银钱。皇帝的耳朵里只听到这个词,他细眼一眯,看向那朝臣,隐约认得他确实曾经在江南任过职,就大手一挥,爽快地说,“如今关键的时候,才能看出诸位爱卿哪个忠心哪个只是会恭维,朕准了,且快去快回!”

朝臣自然也是不等下朝,就急急请辞离开了。随着这两位朝臣的离开,接下来又有好几个朝臣请奏,整个金銮殿这半年多来喂一一次有了点真正上朝的意思,可惜的是,个个请奏完都离开了。

此章加到书签